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真人图书馆」里,全是真人做图书!
都市繁忙,工作疲惫,累心一天回家只想躺平,哪还有耐心看书?
但假如这本书不是枯燥文字,而是一个个活人,你会想翻阅吗?
2001年,一位名为Ronni Abergel的公益活动者在丹麦建立了所「真人图书馆」。
这所图书馆里,图书都是真人,读者可在管理员的协助下借阅「图书」,向「图书」提问,与「图书」交流;如果读者自身有故事,也可向图书馆提出申请,将自己「出版」。
最早,真人图书馆里的图书主要集中于难民、流浪汉、变性人、穆斯林、艾滋病患者等少数派;当此概念推及全球80余国时, 真人图书馆内容涉及心理、情感、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
翻阅这些「真人图书」是种怎么样的体验?
01
图书馆里有哪些书?
抱着弥除偏见的宗旨,真人图书馆最早一批书籍主要针对社会边缘或弱势群体。
比如,难民。
人们对难民有大量刻板印象。有人认为他们是被驱逐出国的罪犯,有人认为他们抢占了工作机会,有人认为他们浪费了福利资源。
根据《日内瓦公约》,难民是指因种族、宗教、国籍、政治、战争或其他原因而受到迫害无法获得本国庇护的人。根据联合国最新数据,2014年全球有近6千万人因战争流离失所,且这个数据在不断增长。
为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被污名化的群体,真人图书馆出版了“难民书”。
这位年轻的女性难民会对阅读者喊话,“我是被迫离开我的家乡的,而且,我再也回不去了。”
再比如,这本“穆斯林之书”。
大家习惯性给穆斯林贴上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压制妇女等等标签,但世界有10亿多穆斯林,并非每个人都是极端教徒。
又或者是这位流浪汉。
作为全球一亿位流浪汉之一,他以街道为家,以垃圾为食,以天为盖以地为炉。很多人认为他吸毒、酗酒,沦落至此全是自作自受,而他会和你讲述阶级跨越的艰难,走在街头被暴力、投毒乃至纵火的不幸。
又或者是这本ADHA之书。
ADHA又名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症状包括难以保持专注、多动等等,是最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障碍,甚至可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ADHD人群数正在迅速增长,我们该如何跟他们相处?这位患者或许能给大家建议。
你还可以在图书馆读到这颇为少见的裸体主义之书。
人们通常认为裸体主义推崇裸体是因为暴露癖,但“这部书”会告诉你,裸体主义者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自然主义。
他们提倡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野生动物;他们提倡健康饮食与素食主义,少用合成物和转基因;他们提倡减免化肥、健康农业;他们提倡减少衣物和资源浪费。他们会告诉你,“我裸体,是因为我爱自然。”
不仅如此,只要你想,你也可能成为书。
任何有兴趣成为「书」的人,只需在官网上写下故事,便有机会被管理员选中,参加演讲培训,上架当地真人图书馆。
02
如何读书?
来到图书馆,找到管理员,借阅图书,一场一对一或小团体形式的对话开始了。
“图书”先分享自身故事,接着读者向书籍提问,书籍再给予回答,整场对话持续三十分钟乃至更久。
艾本(Iben)是丹麦真人图书馆的书籍之一。
她性格文静,曾遭受过性虐待,如今仍有心理疾病。
她向读者提供3种故事:「性虐待受害者的经历」、「如何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相处」以及「严重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我偶尔会拒绝读者的提问,但作为一本书的这4年,我从未有过任何糟糕经历”,她在接受采访时说。
不仅如此,这四年来,她“说书的内容也在不断演化”。
“多年来我一直在自我改善,刚开始的心境完全没有现在这样平和”,她说,“成为一本书能自我提升。”
艾伯吉尔则认为,书籍对读者的影响远不只有半小时之久。
艾伯吉尔是一位穆斯林。2004年,她曾接待一位造访图书馆的读者,多年后她常常收到这位读者来信,“你彻底改变了我对穆斯林的看法”。
“那时我才意识到,他们是带着学习的经验离开真人图书馆的”,艾伯吉尔说。
真人图书馆鼓励读者提出艰涩的问题,艾伯吉尔强调,“在我这里没有什么话题碰不得,无论多么敏感”。
身处日益极化的世界,艾伯吉尔希望他能够帮助人们“减少忧虑,更加开明,且更理解、接受与众不同的权利。”
CNN报道过一场图书馆内的真实破冰。
这本书是一名跨性别女士,而借阅者是一位传统白人。
交流开始并不顺利。「真人图书」跨性别女士主动向「借阅者」握手,但白人女士神色严肃拒绝,“我是传统基督教徒,不能与你握手。”
跨性别者笑着说,“我也是基督教徒,只不过比您更开放一些而已”,示意对方坐下与她对话。
白人女士将信将疑坐下,最后,这场原本只30分钟的交流延长到了1小时。
聊天结束时,白人女性主动拥抱了跨性别者,激动不已地说,“感谢你的分享!”
03
真人图书馆从何而来?
Ronni Abergel是丹麦社会活动者、记者。
2000年,他在一场音乐节上,第一次发起真人图书馆概念活动。
在Abergel看来,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与人交流便是在学习阅读。
与读纸书相比,人与人的交流具备更实时、详细、更具互动性。
在人与人之间日益对立、充满误解偏见的社会,「真人图书馆」能成为一个由下而上建立的中介,让「图书」和「读者」都可以放下误会,促进开明且互相尊重的社会。
“人们在评论和判断他人之前,应先尝试去接触和了解他们”,Abergel说,“讨厌一群人很容易,但讨厌一个人更难”。
他在音乐节上支起来摊位,找来五十个人当作书籍,每天开放八小时,连续开放了四天。
原本他仅计划百位读者,结果有上千人涌入现场。
模式可行,他将概念注册为非牟利组织「真人图书馆」(The Human Library Organization ,HLO)。
组织宗旨为,“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不要以貌/标签取人)。
2005年,真人图书馆的概念流传至国外,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地区的匈牙利、芬兰、冰岛,亚洲地区的日本、台湾、南韩等。
颠覆的图书馆在被不同地方被仿效,进而创造大大小小的交流网络。
2011,香港一批人也开起了自己的「真人图书馆」。抱着平等对话的宗旨,香港真人图书馆试图让一群常被误解又渴望被理解的人,听到彼此的声音。
目前该Facebook专页已获得8千多个赞好,并定期举办小型的「真人图书」分享会,供大众参加。今年的1至2月,「真人图书馆」联合香港国际摄影节,邀请四位性别酷儿作为「真人图书」,以聊天方式让观众朋友放下对性小众的偏见,展开真诚对话。
真人图书馆在海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分享个人特定的人生经历,消除偏见,破除刻板印象,增进理解;而当真人图书馆进入国内后,主题涉及生活技能 、宗教、性别议题、精神健康等社会方方面面。
2008年,真人图书馆在中国上海首次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先后开展了真人图书馆活动。2014的世界读书日,国内最大规模的真人图书馆“荒岛图书馆”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举办活动,上架二百多本“真人图书”,包含心理学者、作家、残疾人、艺术学等各行人士,吸引了近两千名读者参与。
HLO已经在超过80个国家或地区举办过「真人图书馆」的活动。疫情袭来,「真人图书」举行线上模式,主办方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机会透过网络去阅读和理解不同背景的人,支援多元社会的建立。
你愿意走出舒适圈,主动去翻阅这些「真人图书」去突破自己的思维吗?
在你看来,「真人图书馆」会是拓新社会模式的方法,还是只有热情的空头理想?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