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鬼城”广东省惠州市的复苏,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外迁的哪些趋势?
近日,“鬼城”「广东省惠州市」重新活了过来。
2019年10月,三星电子宣布退出中国手机生产,并关闭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最后一座工厂,结束近30年来在当地的营运。
近年,三星逐渐把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迁移。截止目前,三星已在越投资了约1200多亿人民币;今年年初,三星在印度投资42.82亿元建设的生产线。
没了三星的惠州市,人去楼空,宛如鬼城。
过去20年,三星在广东和邻近省份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三星电子惠州厂关闭,广东至少100家工厂跟着关闭。
工厂都无法生存,何况周边地区的小商家和餐馆。
根据当年新闻报道,当地一家餐厅10月前,每月营业额可达6万至7万人民币,多数客人是三星电子员工和供应商;在三星电子关厂后,每日的营业额仅几百人民币,每晚只有2、3桌子坐满。
惠州当地有100栋6至7楼的住宅大厦,先前都租给三星电子员工,但在三星电子关厂后,房价立刻暴跌,无人承接。
离惠州100公里外的东莞市长安镇,当地一家以三星为主要客户的工厂,数千名主管和工人,已大幅缩减上班时间,有些人被要求休3个月无薪假,有些人每周仅上班1、2天。
如今,惠州却正在轰轰烈烈地恢复生机。
据《南华早报》报道,几十家中小型餐馆在这里重新开张;当地狭窄而简单的公寓房东们正在为成千上万的工人的到来做准备。
曾经容纳三星业务的工厂被TCL通力标志取代。TCL通力是中国电子巨头TCL集团的子公司。作为中国视听产品行业的制造服务提供商,TCL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75000名员工。
工厂大门上,一条几十米长的巨大红色横幅赫然在目。横幅上写道,“7月5日起正式投产,现招聘各岗位人员。” 这家工厂已有2000多名工人,并在招聘更多工人清洁工、厨房工作人员、仓库保管员、质量检查员等等。
相对于其他仍在为冠状病毒引起的生产停顿所困扰的国家来说,这里雇佣工人的速度,让人怀疑三星将生产转移到越南是否是正确的决定。
“鬼城”的复苏,说明了中国制造业什么趋势?
01
被新冠疫情改变的制造业格局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美贸易战影响,关税政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岸外包”的趋势等等,制造业在过去两年陆续从中国移出,但移出速度却明显慢于预期。
最重要原因,便是新冠疫情。
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生产原料,不少欧美企业将生产基地由中国迁至越南。
但自今年7月份起,越南因遏制疫情实施了严格的封锁措施,制造业供应链一度陷入瘫痪,曾经吸引外资的优势不再。
大量品牌受越南疫情影响,产量骤减。
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称,越南工厂长时间的停工停产使得该公司今年的销售额下降了6亿美元。
Nike约一半鞋类产品在越南生产,该企业已在越南损失了10周的产量。这10周相当于损失了1亿双鞋。Nike预计,在未来8个月将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也未幸免于难。优衣库推迟新品上市,原因是该品牌在越南工厂的生产和物流出现延迟。
封锁期间,越南欧盟商会9月透露,18%在越南的欧盟企业已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另有16%正在考虑这样做。
为使关乎经济命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重回正轨,越南政府宣布,从10月1日起解除封锁,复工复产。
出乎意料的是,解封前后,数以万计的进城务工人员担心感染新冠而选择逃离南部工业区,回到乡村,离开城市的务工人员达到210万人。
与此同时,越南的运输业因疫情受到重创。因货运集装箱短缺、卡车司机数量不足,越南运费大幅度提高,运输时间延长,工厂还需负担员工的隔离费用,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
品牌发现,越南工厂若要全面恢复生产,需非常长的时间,只能将生产业务从越南转移至其他地方。
而中国,是最可能的目的地之一。
“中国防疫措施严格,供应链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分析师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疫情更稳定、已全面复工的中国,更可能是订单回流地。
02
欧美节假日即将到来 大量补货需求
当前,欧美供应链断裂问题愈演愈烈。
除了百艘船堵在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之外,南加州堆积的货船数量也达到历史新高,欧洲许多港口也是同样的情况。
大量商品无法运到消费者手中,欧美供应链危机加剧。
在元旦和圣诞节假期购物季即将到来之际,欧美零售商的货架却空空如也。
有商家整个货架只剩下一种商品;
一家百货公司的空货架,用许多排彩色的折叠草坪椅填充;
商家用印有货品的壁纸, 掩盖光秃秃的货架。
恐慌性购买和囤积又进一步加剧了货架的短缺。
大量购物需求之下,品牌需要工厂生产更多商品。
越南无法满足工厂的生产需求,疫情控制较好且市场广阔的中国,成为了企业首选。
早在今年6月,沃尔玛、塔吉特、亚马逊和其他大型零售商的供应商就表示,他们今年提前数周下了中国制造的节日订单。
03
中国制造业的成熟
此外,自动化的热潮也延缓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
过去十年间,为解决招工难、人力成本上升问题,政府企业近年来大力推动生产自动化。
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的装机数量不断增长。2013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总量已经达到了78.3万台。
工信部统计,2020年1-10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8万台,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营收接近400亿,实现利润9.2亿,是疫情期间少有的正增长行业。
就产业而言,汽车、电子和家电是最有代表性的应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尤其是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个环节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的参与,有的甚至实现了100%的自动化。
政府公开信息显示,东莞从2014年到2017年共有2698个企业申报「机器换人」专项基金,企业新增设备达7万余台,而佛山从2015-2017年共扶持368个「机器换人」专项项目,应用机器人超过7000台。
由于工厂自动化,劳动力成本在中国大多数行业的总成本中占不到10%。
以满足世界各地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台湾投资的Strategic Sports头盔生产公司,计划在惠州新建一个自动化工厂。此工厂将拥有18条自动化生产线,提高整个集团的生产能力50%,80%的生产过程将实现自动化。
关税的心理影响的大幅下降,也让中国制造业外迁速度减缓。
专家预测,美国通胀率大幅攀升,美国的关税政策将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要离开中国也非短短几年时间可以办到。
从中长期看,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规模且在地区层面形成了产业集群,仍具有绝对的竞争力,目前多国将供应链多元化的尝试更多是应急和补充手段,尚无法对中国制造业构成替代。
制造业从中国向越南的所谓「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越南不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反而会同中国的供应链形成一种相互嵌套的关系。
从长远来看,中国生产外流的趋势或将继续下去,但速度和势头要慢得多。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