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优才配额翻倍 IANG签扩大范围——港府施政报告必看的人才红利 ​

  “香港正面对人口急速老化及生育率持续下降的挑战,人力资源供应面临樽颈。香港作为一个细小经济体,难以单凭培育本地人才便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更进取地吸纳更多非本地人才。”


  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其任内第5份、亦是本届政府最后一份《施政报告》。这份共10章、长168页、约3.4万字的报告中,北部都会区是媒体热点,土地拓展、惠民政策被市民热议,但其实,还有一大不容忽视的亮点:香港人才政策变化。报告中,港府用《培育人才及青年发展》整整一大篇章强调引进外来人才、丰富人才库的迫切决心。



  人才政策有哪些新变化?哪些人拥有来港优势?


  本文带大家聚焦2021年港府施政报告中,人才和教育的那些事儿。


01

优才计划配额翻倍


  “我决定进一步将「优才计划」的年度配额倍增至 4000 个,以吸引世界各地优才来港工作”,林郑在施政报告中提及。



  优才计划,全称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是港府于2006年2月公布、旨在吸引高技术人才来港定居的移民政策。



  申请人只要满足优才计分的分数线,便可申请优才;如获通过,无需事先获得聘用便可来港定居,还可携同受养人一同前来;居住七年,便可申请永居。


  相较于美国(连续居住5年)、澳洲(申请前居住满4年)、加拿大(5年住满3年)等“移民监”政策,香港优才因其更大的灵活性,成为香港移民的最重要政策之一。


  2020年底,港府将优才配额从每年1000名增加至2000名;


  今年,港府再将优才配额翻倍——这意味着在未来,申请香港身份将更容易。


  不仅如此,今年港府还提出,要针对优才计划“扩展人才清单”。


  申请人的专业成就是否匹配香港经济发展,是优才申请的重要甄选原则,为此,香港开出了一份急需人才清单。


  符合清单的申请人,可在优才计分中享有额外30分的加分。


  原本的“人才清单”,有精算、资产管理、金融科技等十三大类别。




  今年,港府将原本十三类中的「医疗及健康护理科学」、「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和「艺术科技」类别进一步扩充,还特地新增「资产管理合规专才」及「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财经专才」两大类别。


  这意味着,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都能更容易、更快捷地获得优才身份,来港定居。



02

IANG签证或扩至大学湾区分校


  IANG,全称 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 (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一直被称为最宽松的香港签证制度,是无数学生的留港救星。



  IANG不设配额,只要在港修读了经官方认可全日制本科或以上课程的非本地生,毕业一年内可无条件逗留香港;


  一年以后,只要在港找到工作,就可续签,直至获得永久居民资格。


  上述安排原本只为香港各所大学的非本地毕业生而设;


  但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因愈来愈多大学在大湾区开设分校,港府正与内地相关部委商讨,将IANG扩展至大湾区内地城市分校。


  这意味着,一批在内地读港校的学生,在将来也能持IANG签证来港工作。


  报告还指出,新安排考虑有关学生就读的课程和程度,未必涵盖所有非本地生,或将设人数上限,教资会将适当增加拨款让大学生放眼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促进大学积极参与大湾区发展。


  为壮大人才库,政府可谓不遗余力。



03

还有哪些人可优先来港?


  施政报告还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吸引部分特殊人群来港。


  比如,研究型人才。


  今年年初,创新及科技局(“创科局”)提出「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计划动用20亿元,以更高的薪资、更多的津贴、更多的实验资金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创科学者及其团队来港。


  由海外来港学者如获提名,将获提供最多五年的资助。


 「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提供100名学者及其团队来港,过去一年里,有超过40名来自八个经济体的杰出学人及其研发团队已陆续来港。


  今年,港府在施政报告中强调,将继续推行「杰出创科学人计划」,以海纳更多研究人员。



  法律人才来港亦有便利。


  根据施政报告,律政司将放宽律师解决国际商业纠纷的资历要求、厘清业务交易相关证明文件要求,留住法律人才。



  施政报告还写道,政府将会把「为来港参与仲裁程序的人士提供便利先导计划」恒常化。


  这是什么意思?


  去年六月,为巩固香港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政府针对为来港参与仲裁程序的人士,推出了一项免签计划。


  根据计划,可免签证访港国家的国民(免签证国国民)并持有「证明书」的人士,可以访客身份来港参与仲裁程序,他们无须取得工作签证。


  计划涵盖以下四类免签证国国民,即:(1)仲裁员;(2)专家证人和事实证人;(3)代表仲裁程序任何一方的律师;以及(4)仲裁程序各方(合资格人士)。


  此「为来港参与仲裁程序的人士提供便利先导计划」原本仅打算推行两年,但律政司表示,在未来,这项计划亦长期有效。


  艺术类人才也是港府望吸纳的热门人选。


  施政报告提出,将专门统筹创意产业及旅游政策,以推进香港发展成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不仅如此,还会透过「电影发展基金」培育新晋导演和编剧人才。


  新冠疫情为香港电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政府于2020年7月透过“电影发展基金”预留约2亿6千万港元,推出5项主要措施,包括“薪火相传计划”、放宽“电影制作融资计划”、“剧本孵化计划”、以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以增加本地电影制作,培训新进电影业人才,加强专业培训,为业界注入新动力。


  这些措施在过去一年惠及大量业界人士,在推动电影业复苏方面成效显著,并将持续吸引更多演艺界人士来港。



  报告还表示,金融服务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航空人才、外商海海外人才如计划落户香港,都可能在政策上享有更多优势。


  面临前所未有的来港新机会,你会把握住吗?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