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教授观点|城大校长郭位教授谈 “香港教育怎么办?”
教授观点|城大校长郭位教授谈 “香港教育怎么办?”
文章转载自灼见教育
采访:何瑞莉
2021年的香港,在经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不得不改变上课与学习模式,加上政府疾呼的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以及香港土地资源的局限,让愈来愈多本港大学纷纷进入内地设立分校,希望借此扩充大学资源的运用及人才的交流,在这个改变与创新的时刻,香港的高等教育有何不足或亟待改善之处?如何在香港未来的发展上扮演关键角色,甚至引领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
2008年起担任香港城市大学校长的郭位教授,7月17日下午在香港会展中心,特别藉由他最新出版的著作Soulware(《心件》)为引,以「高等教育怎么办」为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演讲。演讲由灼见名家社长文灼非先生担任主持人,如他在开场时所说,「今天的演讲题目很有趣,一方面可以说,在郭校长的领导下高等教育是怎么办的?第二个角度是,最近香港高等教育问题频仍,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郭位校长指出,高等教育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是大学,第二个是社会,第三个是政府,香港的高等教育走到今天遇到很多问题,三方面都有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单一方面。
他认为,「高等教育美国是最进步的,过去120年,全世界有607个人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奖,这607个人里属于美国研究机构的有294人,占了47%,将近一半。过去21年,美国在全球169个诺贝尔物理、化学和生物奖里面占了107个,67%,环顾全球,美国在研究领域方面可以说是一枝独秀。间接证明了美国的教育、社会、科技的确有吸引人的地方。」曾经在美国求学、工作、生活了34年的郭校长说。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这294位诺贝尔奖得主美国人占了47%,这些得奖者来自美国近70所大学,显示美国高等教育不但深度好,广度也很宽,而且影响力非常大。」他说,「在美国任何一个排名前200名的美国大学,都有人可能得诺贝尔奖。更间接证明美国高等教育一定有它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其他国家、地区随便可以达到的。」
「反观香港的高等教育,香港的大学不乏先进的设备、美丽的校舍、优秀的学生,也不乏好的人事制度、教育政策,甚至充足的经费、优秀的教授。但除了这些软硬件之外,其实还不够,我认为还需要『心件』,核心有三,即执政者的见解、社会的进取心及教育者的心态。」郭校长说,「但这三个核心都包含着一件很重要的事,那便是要有专业精神、好的人格操守及进取心。心件可说是人文社会与精神活动的一个情怀,是一种愿景,我们应该要好好善加利用。」
「其次,『创新』也是香港社会非常缺少的,因此,为什么我要一直推动教研合一、政(治)教(育)分离就是这个原因,硬体、软体要协同合作,而『心件』是一个灵魂,这属于抽象层面。但在实际运作上我们可以改进的,便是反歧视,教育要一视同仁、公平竞争。」他语重心长地说。
01
高等教育国际化
相逢不相识 何说平生意
高教国际化 永续绿满庭
郭校长指出,「香港常被称为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但国际化这件事其实早在孔子时代就有了,孔子周游列国难道不是国际化吗?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也是国际化,所以国际化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他举例,近代中国人走向国际早自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过后未几即已开始,1847年美国牧师带着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容闳、黄宽及黄胜三人前往美国。其后容闳成为第一位就读耶鲁大学并获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1854年容闳获得耶鲁文学士学位回到中国,1872年带领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赴美,开启中国留学生赴美之路。而黄宽则于1849年由美国赴英国,入读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其后亦成为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17年还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叫王助,他帮助他的同学创建了今天的波音公司,被聘为公司第一任航空工程师。在任期间,王助在B&W型水上飞机基础上改进设计出了B&W-C型水上飞机,帮波音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但回到中国的王助并未受到应有重视,辗转从中国到香港到台湾,最后担任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抑郁而终。
「跟日本明治差不多时期,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张之洞,他推广船坚炮利,认为中国要发展高科技,但当时没有人听他的话。之后不久,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再之后日本统治台湾50年,香港则成为英国殖民地,但英国人在香港这么多年,老实说对香港高等教育没有什么建树。」郭校长一语中的。
他说,「民国初年,当时北洋政府的外国顾问即已提醒,『你们中国人大道理讲的太多,做的事情太少,要注意科技,少讲空泛的道理』,但当时也没有人理他,所以中国包括香港在科技方面的经验,严格说来乏善可陈。高教国际化要用心才能有效果。」
02
教研合一
心空教亦空 上心研乃心
硬体合软体 总欠一心件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会有问题?」郭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科技不发达,就是被传道授业解惑这6个字耽误了,老师讲话学生听,听不懂请老师再讲清楚,这就是自古以来教育的最高层级,因为这样,我们的学生求取很多知识,但缺乏创新。」
但中国并非没有创新,「我们创新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现在的科学,传道授业解惑不够,一定要研究。教学跟研究一定要在一起,学习本身用要研究跟学习摆在一起,传道授业解惑可以帮你求取知识,但格物致知可以帮你创新知识,所以教学和研究一定要结合。」
03
政教分离
心邪政疫染 上人教理天
四书分东西 不道离心件
郭校长指出,「大学是一个求道理做学问的地方,是从事教研的殿堂,我向来主张教研合一,学术自主,外面的机构、社团、宗教、政党、政治人物……都不应该利用大学的平台从事跟大学不相关的活动,甚至干扰大学的运作。」
他认为,「一个大学有2万多个学生,4、5千个教职员,加上他们的家庭,影响力多的可以到10万、8万,少的则5万、6万,影响力是不得了的。这点美国做得很好,政治人物不会随便到学校,学生也不会利用政治去干扰学校,学校有自己运作的体系,会自己处理校园中的事。」
「我常跟学生聊天,问他们毕业后想做什么?很多学生都跟我说,想做政府工,想当AO,当官,其实这是中国很典型的思想,学而优则仕。但我认为,产官学应该是合作,而不应该三栖,因为这里面可能会有利益冲突,加在一起是纠缠不清的。我觉得,产官学三栖是中华文化里一个非常不好的哲学,需要改进,学而优不一定要则仕。」
郭校长认为,理想的高教组合是学术自由,大学自主,政教分离。「1967年,芝加哥大学校长主张大学要维持政治中立,大学要独立于街头的潮流,要可以抗拒政治激情,我们知道要完全做到这个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想没有一个社会可以100%做到,但美国大学情况是比较好,政治人物不会随便进校园,学生也不会利用校园从事政治活动。」
04
品质和评鉴
悦目看佳人 品味各不同
评鉴较高下 难掩真瑕瑜
搭的士时喜欢跟司机聊天的郭校长说,「在不同国家、地区,每一个司机对教育都可以说出一番大道理。但大学需要一个公正公开的评鉴,才能让大学及外界知道这个系统到底运作得好不好。」
「我们常常认为香港的大学很了不起,大学排名很高,每个大学都把自己最好的排名讲出来的,不好的排名都没讲。全球目前有三个重要的世界前100大排名,全球有60所大学在每一种排名都进入了前100名,其中美国大学有31所,香港没有。如果再加上就业率的条件,则有53所进入QS前100名排名,其中美国占了29所,这些评鉴机构都跟美国不相关,却都给了美国大学很好的排名,由此可知,美国的大学的确有可取之处。」郭校长说。
他认为,「大门虽小处,修士必可观,同样的道理,校园不需要那么大,设备也不需要多么豪华,大学教学、研究好,自然会受到重视,得到学生、外界的青睐。」
05
创意跟创新
后浪推前浪 新妆补旧妆
草木新雨露 创新旧江山
郭校长指出,「我们的社会对创意、创新的确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以GDP投入为例,日本占3.78%,韩国4.3%,台湾3.1%、新加坡2.02%,香港只有0.73%,大家都知道香港对科研的投入是最低的。」
「香港社会贫富悬殊,缺少中产阶级,事实上,如果科研投资好,还可以有利于中产阶级发展,香港社会从来没有一个有利于中产阶级的政策,所以创新、创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可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永远要觉得年轻人比我们做得好,年轻人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希望一代比一代强,长江后浪推前浪。对于创新跟创意来讲,我们一定要有政策找项目,让大学毕业生有发挥专长的机会。」
政府应订为香港整体发展好的教育政策
郭校长指出,「香港教育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中学生进大学前都是选校不选专业,所以学习尖子永远是去港大,港大虽然非常好,但它不是每一个专业都是最好。另外一个现象是,香港成绩最好的学生大概都去读了医,没有一个去读理工的,学生分布非常不均匀。以台湾为例,台湾最好的学生不一定读医,可能30%读医,20%读电机,再10%读英国文学,然后5%读动物医学诸如此类,但香港不是这样子,当然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所以政府应该在教育政策上有所鼓励,但鼓励目的是要为香港好,而不是仅为某间大学好。」
「所以,城大开风气之先搞了一个HK Tech300,想在工程方面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我们社会需要有非常优秀的学生读文学、读社会学、读医学,每个人的才能都不一样,应该就自己的才能去学习,才不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要用人唯才。」他接着指出,「还有注重多元文化,如同我们城大校歌歌词里说的『多元文化,和而不同』,我们社会要有多元的声音,但是大家可以和睦相处,意见不一定要一样,但大家可以彼此包容。」
郭校长指出,「HK TECH 老虎班」为最出色的学生提供富挑战性的学习体验,以培育他们成为未来科创领袖。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