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是EMBA女神同学,也是网络红人的幕后推手:王之予的创业故事


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涌变的见证人,她从事这个行业18年,却依然坚守在行业的营销一线。


2004年,互联网兴起的鼎盛时期,她果断从强势的传统媒体离职,加入了四大门户之一的行列Tom.com。凭着对互联网行业的憧憬和热情,在四年的时间内,她从一个小白网民转身为门户网站的专业营销人员,为世界500强公司的新媒体投放提供营销策略;


2008年,社交平台涌现,她放下了国内已成气候的主流门户媒体,毅然决然的踏入了风靡全球的第二大网络社交平台My space,内容营销的模式反补流量展现营销的模式,这转变也是经营SNS营销的要素,她成为了My space中国区营销副总。很可惜因为平台的海外身份在国内水土不服,在短短一年内就退出了中国市场,但她不认为失败,视野和思维的变幻是她这一年最大的收获;


SNS的娱乐化没有得到网民的长久青睐,她发现容易审美疲劳的用户对专业垂直内容的渴求心里后,在众多媒体邀请下,最终选择加入了国内第一大垂直互动媒体CBSi(美国哥伦比亚广播集团互动媒体公司),她说:“内容的精准垂直化,是网民探索知识的入口。” 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除媒体向用户发声外,用户也愿意和用户交流,更愿意看来自真实用户的内容评测,这就逐渐有了当时的KOL;


她,王之予,一个混迹互联网不撒手且从未想过创业的女子,2016年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1.jpg

图为王之予本人


从2009至2016七年的时光里,她跟着待自己如导师般的领导从CBSi女性时尚媒体板块的BU总经理,来到了时尚集团担任时尚集团新媒体时尚网的总经理,并联手曾任职IBM研发团队的技术大拿一起开发运营了当时的时尚版今日头条——每天派。


2016年秋,王之予拿到了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的录取通知书,正式成为了商学院的一名学子,这就是改变的起点。

 

2.jpg

图为王之予本人


作为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16秋班校友、同学眼中的女神级企业高管,她默认姿态是优雅的、性格是坚韧的、态度是勇敢的、更不缺女性细腻温柔的一面,但鲜少人知道,她在通过读书深造、已经在默默的抛下头顶的光环、准备自立门户时,也曾遭遇过“这一生中最难的时光”。


那年,从来不长痘的她满脸生疮,“压力最大的时候天天哭”;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睁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司怎么才能活下来;一年没有过节,不聚会,不见朋友,“抛去了光环,脸上就没了光,做得不好就抬不起头来。”


她到底遇到了哪些经营的企业瓶颈,又是如何破局的?



创业初期,内外交困


2015年2016年网红经济刚火爆时,王之予正任职时尚集团时尚网做总经理。时尚集团是国内知名杂志公司,旗下有《时尚COSMO》、《时尚先生》、《时尚芭莎》等多种生活方式类垂直领域刊物。


在时尚杂志从业,她身边自然聚焦了大批的美妆类KOL、品牌和广告主。也常有投资人找上门来说,“现成的资源,要不要试试自己干,现成看的到的网红生意,我看好你、投你……”。


“如果没有读EMBA,我想我是没有这个胆量出来挑的……”这是之予回忆创业经历时讲的第一句话,“正是因为读书的模块和演练的沙盘,才激发了我想试试的心态,于是和几个同事商量了一下,我们就大胆的跳出集团单干。” 2016年12月8日,她联合好友及多年跟随的团队一起创立了网红经纪及内容营销的红人机构「时尚星One Star」,公司以网红产业资本为支持,为网红提供更优质的内容生产及分发,为品牌和广告主提供社交平台上最有效果的内容营销服务。

 

3.jpg


想着有资源,有投资,创业应该顺风顺水,但走出来遇到了层层打击后才开始问自己,是高估了自身能力吗?撇开平台的光环,创业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内部存在管理问题。初创公司暂时不能给员工提供十分完善健全的福利保障,员工做事多、报酬少,如何将他们留下来?团队中有跟了她十多年的老员工,有新招的年轻员工,新老员工应该如何切换调配?


以前在集团做总经理,只分管业务板块,核心财务都交给集团,自己创业后,股权财报、公司布局,样样都得亲力亲为,经验、精力明显不足。


对外接洽也很烦心。网红经济公司成长依托平台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需要及时洞悉平台的规则变化。在做淘宝时为掌握平台规则,她在阿里集团的门口等一位小二,从早上等到晚上,就为跟他聊几十分钟。


其次是行业压力。同期许多网红公司也在成长,大家拼抢如饿狼,争取吃相非常难看。以前她一直觉得自己的从业方式很优雅,但创业后发现,姿态从容就等于放弃机会。


在大平台,谈判有光环很容易,但放弃平台和其他的创业者竞争拼杀时,她发现实打实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取胜关键。参加商业谈判或者竞标,穿着光鲜亮丽进去,别人照顾她的过往经历,客客气气的,结果单子就是没有落给自己,灰头土脸地走出来,“没有核心竞争力,和客户交情再深厚,他也不会给你大笔投放。”


把创业想得太简单、把自身能力过分夸大、未能预估实际困难,2017年是她人生最难的时候,“从小到大,我脸上没有长过痘,17年满脸长疮和痘,最着急的时候,就是望着天花板无力的掉眼泪。”。


“以前听别人说某某公司老总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我就觉得不可思议,有这么忙吗?但当自己运营企业时,发现一天真的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不是忙到没有时间睡,是根本睡不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事情。好不容易睡着,醒了,想的第一件事是怎么才能活下来,今天入账了多少,怎么才能保证账上有足够的钱给员工发工资,根本没有诗和远方。”


回忆当年,她语气仍难平静,“一年没有过节,圣诞、五一、十一就在家里不断的改写公司介绍,跟合伙人商量怎么突破;一年没有聚会没见朋友,因为你不知道能跟对方说什么,有人问最近怎么样,这竟然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她也曾无数次想过放弃,“总在问自己,在平台做职业经理人不挺好的,已经混到高级管理层,干嘛要像现在这样费心这么辛苦,还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抬不起头来?”


想到团队小伙伴坚强的脸庞露出的微笑,她告诉自己必须要坚持。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是跟着10年8年、3年5年一起走过风雨的人,“他们信任你跟着你出来拼,如果你放弃了,在他们面前还怎么抬得起头来?最难的时候,就想不管怎么样,都要对得起团队。”

 

4.jpg

图为王之予和她的团队


破釜沉舟,度过难关


到了2018年初,公司的运营才逐渐好起来。


员工激励方面,她将生产内容的阅读量与点击数绑定KPI,把工作成果纳入收入体系之中,最大化员工收益,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多次试错后,她也解决了新老员工的调配问题。老员工不了解互联网新一代的阅读需求、想法和语言创造常常枯竭,她就招了一批有创意有脑洞的年轻人。老员工常用经验压制新员工,她就规定,老员工不得干预新员工的内容创作,只提供后端支持。


早期为了省人力成本,她总是亲力亲为,后来她才发现,专业的事该交给专业的人做。为合理化组织架构,她高薪挖行业牛人。她只负责人事财务和产品把控,将商业化平台BD等事项交给专人负责,团队动力反而更充足。


内务稳定后,“公司立刻发生了天大的改变”。那时她才发现,一个好的领导者用对了人,有「众人拾柴火焰高」之效,可以把对未来的规划切实可行地匹配到架构中去,能够火力全开地探索业务。


慢慢地,团队也摸索出核心竞争力。


做网红经纪公司有很多,有的做制作,有的做平台运营,有的做电商。早期她们没有方向,谁家做得好就模仿谁,别家做电商,她也尝试电商,做了三个月,赔了大笔钱。

 

5.jpg


后来她才发现,如果拿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和别家擅长的东西比,肯定会输——“电商基因强的公司要么在广州,要么在杭州,我们公司在北京,哪有做电商的土壤?”


她沉下心,认真思考自己擅长什么。


“我们这一批人都是媒体人出身,内容策划能力强,依附于社交平台帮企业主、品牌、厂商打造爆款是一把好手;同时,我们也能做网红的全平台孵化——许多公司做网红孵化仅是孵化账号,比如帮一个人打造一个抖音账号,我们是孵化人,以人为核心做整套社交平台的包装和打造。”


自身定位找准后,门路也越来越多,2018年,她们拿到了新一轮投资。公司步入正轨,她不再自我怀疑。“以前问为什么要选择创业,现在可以很有底气地回答,因为成长,如今我理解事物的角度和当初做职业经理人时完全不一样,我不再仅注重某一小块的业务收益,而是更在意公司的长期目标”,她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升华。


6.jpg



一边创业,一边读书


2016年秋季,她还在时尚集团做总经理时,报读了香港城市大学中文EMBA。


在她看来,读EMBA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管未来你是集团的总负责人,还是要去创业,都需要更高的能力或学历去丰满自己。作为管理者,你的水平就是企业的瓶颈和天花板。”


当时,她了解过北京海外各个学校,因为想在海外拓宽国际化视野、打开金融思路,也因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离大陆也近,香港城市大学的排名高、生源课程丰富,最终,她选择了城大。

 

7.jpg

王之予在疫情期间为城大校友做线上分享

 

第一学期还没结束,她跑出来创业。一边是企业,一边是课程,每天,她忙得像八爪鱼,“完全平衡不了时间,干完这一件马上接着干下一件,靠意志力逼着自己一件件完成。”


但从职业经理人转身创业者再去听课,她感受完全不同。以前听老师讲应该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分配股权,如何塑造核心竞争力没有太大感触,创业后发现,这些问题就是经营企业的日常,老师所讲的确能运用至工作中,学院副院长、EMBA(中文)课程主任窦文宇教授的社交媒体营销课,更与公司业务直接对口。


8.jpg

王之予和窦文宇教授


四年下来,她印象最深的还是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游学。踏入剑桥那刻,她觉得“这间学校太魔幻了,融入了一个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机会进入的学府,很享受”。当时,她在剑桥听一位华裔教授分析国际趋势、讲解中国企业在国外的机遇和挑战,现在想来也是记忆犹新。

 

9.jpg

王之予游学剪影


作为一个公司的运营者,难免会有自身独立一派的孤独感,但来城大EMBA后,她觉得自己“有了组织,有了家庭,有了后盾,永远有人在背后给你关心,给你支撑,这种帮助会一直延续至毕业后。”


有时工作遇到问题,她会找华北区的校友会会长赵子洲或者同班同学于涛、梦琳、于洋一起交流讨论,“他们都会帮我开拓一些新想法”;毕业后,她也会找教授交流,“教授们会特别热心帮助你,他对你思想上的启发、对企业的指点、对生活上的帮助,是连绵不断的。”


再回头看,她认为“在那个时间选择来城大,是近10年来做的最明智的选择之一”。现在,她正期待着疫情后来香港参加毕业典礼,“希望能有个圆满完整的毕业典礼,不留遗憾。”


不是每个人都能抓紧风口,领头羊也意味着敢于冒险的勇气、永远保持发掘趋势的眼光和激流勇进的毅力。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