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点点滴滴——城大创意媒体学院师生镜头下的香港疫情

这位菲佣身着防护外套,口罩把半张脸遮得严严实实,又在外套了一层透明面罩。但她仍疑心病毒,神色忧心忡忡,居然抄起两瓶消毒酒精往饭菜里喷。 


1.jpg


在香港艺术中心14楼的歌德学院这个名为《罩日》的摄影展上,城大(中文)EMBA记者看到了这张照片。《罩日》由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讲师、艺术家朱迅(Birdy Chu)和他十六位传播系学生共同完成,旨在记录疫情下的香港这一年来,那些或千奇百怪、或光怪陆离、或倍感温情的时刻。


2.jpg

3.jpg

4.jpg


“《罩日》除了意指戴口罩的日子,也有太阳被遮蔽的意思”,朱迅早前曾在采访中透露展览名称的由来,“大家都被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沉重气氛笼「罩」着,一丝丝微微的痛楚,带来沉重的回忆。”


的确,漫步影廊,似重历香港这一年。朱迅的个人黑白作,记录了社区的超现实景象;十六位学生的私人摄影,描述了疫情下的家庭日常;两部五分钟长短的视频短篇,回溯了倒闭潮、抢口罩、囤物资等抗疫大小事。当疫情透过个人视角再次呈现,看客不禁反思,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接受了“反常”为“常态”?灾难突袭时,普通人的生活是否有记录价值?社会疏离除了带来封闭与孤寂,是否也有快乐与温情的瞬间? 


5.jpg

6.jpg


十八年前拍非典,十八年后拍新冠


十八年前非典席卷香港时,朱迅还是一位摄影记者。疫情最肆掠时,他深入香港非典爆发地淘大花园、重灾区威尔斯亲王医院等地,留下珍贵影视记录。提起当年拍摄经历,他仍有后怕,「淘大花园冷清得可怕,即使大白天也四处无人;更恐怖是在8A病房拍摄完之后,我忽然发烧,当时真的非常害怕,幸好只是虚惊一场。」


7.jpg


十八年后,新冠肺炎袭来,他已是香港城市大学讲师。出于爱与责任,他仍希望以摄影回应社会事件,持续记录着疫症下的香港生活,「虽然今次疫情的感觉不及非典恐怖,死亡率及后遗症也不及非典,但上次到夏天已完结,反观今次已经一年,还不见减缓的迹象。」


所以这一年,香港发生了什么?穿梭黑白照片之中,答案也铺陈开来。


疫症开始时,香港满是排队买口罩及领口罩的人龙,闹市中的药房贴出「疫情告急求现金,全场货品吐血价」的告示。


8.jpg


那时,排队买厕纸及消毒用品的队伍望不到尽头。「当时药房会不定期拿东西出来卖,经常在街头见到排队的人龙,问过排在首位的人买什么,有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排什么」,朱迅说。


9.jpg


紧接着,香港失业潮涌来,无数店铺降租、倒闭。


10.jpg


而对更多普通市民来说,最大的改变是:口罩成为日常。


在朱迅的镜头下,一位靓丽女郎发型、身姿都与身后广告牌中的少女相似,唯一不同是,广告少女大方露出五官,而她却只能带着口罩;


11.jpg


俯在爸爸肩头的小女孩戴着口罩;


12.jpg



有居民给自家的宠物小狗也带上了口罩;


13.jpg


寥落的尖沙咀、空旷的地铁站,情侣戴着口罩相拥;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尖沙嘴商场的打卡位,大家排队影相。站在漂亮灯饰之下,三位少女却只能戴着口罩;


19.jpg


轮渡、巴士、小巴、公交,上车下车,人人都戴着口罩;



20.jpg

21.jpg

23.jpg

24.jpg

25.jpg


手臂纹有香港二字的中年男子带着口罩,累瘫在地铁上,压抑、寂寥之感扑面而来。


26.jpg


过去这年,大家逐渐接受口罩为日常,可当它变成一张张照片出现在墙上,一切日常,又显得如此荒唐。


十六个家庭的抗疫故事


十六位学生的取材多不相同,但回答着同一个问题:一场突然起来的瘟疫,能给普通的家庭带来什么变化? 


这些故事里有惶恐。


一名叫做张浩维的学生,以家中菲佣为拍摄主角。镜头下,这位菲佣身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眼罩、透明全面罩,武装完备地在超市抢购厕纸、消毒用品。张浩维将几张抢购不同物资的照片叠加在一起,菲佣似乎要分身才能完成任务,超市有战场之感。 


27.jpg


“希望记录疫情下,人们的过于恐慌”,张浩维在接受采访时说,“一年前疫情刚刚爆发时候,大家其实真的恐慌。只是接受了一年的警报,隔离,社会法规训,大家日渐麻木了。”


28.jpg


这些故事里有失落。


因疫情影响,Annie在食品工厂工作的父亲下了岗。第一次,她感受到家中的财务危机,开始在外做家教补贴家用;第一次,母亲变成了要养家糊口的人,而父亲却只能囿于家中成为煮夫。有时,她忙到很晚回家,父母亲都已睡去,却总有一碗饭菜在桌上等待她归家。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这些故事里有意外。


因疫情之故,Wanqi从内地返港之旅突然要隔离两周。两周,她囚在房间里,吃速食面,只有每日变幻的光影相伴。无事可做、无处可去,于是学着从窗户上方观察这个城市,换个视角重新认识香港。 


图片

图片


但更多的是,接受非常态为常态,并且从这接纳之中衍生温情。 


Anson在疫情下不用回校上课,也失去了戏院的兼职。每天呆在家中,她多了许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陪家人到郊外郊游时,她拍下了人们沐浴阳光的户外活动。她认为,“疫情其实拉近了人们跟大自然的距离。”


35.jpg


Kelly则拍下了父亲与同父异母妹妹的生活,这次专题成为了她跟他们重建关系的桥梁。原本他们的关系十分疏远,Kelly甚少探望他们,现在他们多了很多交流,有时会特地打给年幼的妹妹聊天。


36.jpg

37.jpg


除此之外,反复在同学镜头出现的“远眺窗外、向外自由的宠物”、“给各种物品喷酒精消毒”、“商店里无所事事的店主”更是以细碎的片段,拼凑出这一年,众人的集体回忆。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疫情终会过去,而照片将历史铭记。在香港还有哪些有趣活动,欢迎关注香港城大EMBA(中文)公众号,带你游遍香港,行遍世界。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