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如何在香港闹市开发郁郁葱葱的垂直农业?


说到香港的铜锣湾,首当其冲给人的印象就是名副其实的购物天堂——不论是全球铺租最贵的高端大牌、价格亲民的国际连锁店,又或是新锐设计师的小众品牌,在这里绝对是应有尽有。可你又曾想过,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要在铜锣湾这个繁华地段,还会有人种菜?!


1.jpg


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一家大型超市内,我们发现了这台大小与汽水自动售卖机差不多的“移动农场”——它可是亚洲第一台“全环控智能移动水耕种植机”(Mobile Farm) ,利用科技模拟植物最好的生长环境,突破节气及环境限制,采用水耕方法种植农产品。机器内种有芫荽、罗勒、迷迭香、百里香等农产品,市民可以现采现摘、买回家享用。

 

2.jpg


在渔农业长年占本港GDP不足0.1%时,这支香港创业团队却扬言要用科技把农业带进城市,改变市民的生活模式——不论是商场、餐厅、超市,甚至是每一个家庭,最终都有自行种植、自给自足的能力。他们如何掀起本港的“绿色革命”?一起来听听香港“水耕细作城市农业科技”公司(Farmacy HK)的创业故事!

 

3.jpg


“不只是卖菜”——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及云端 

 

香港土地问题严峻,难以全面发展农业,以致目前港人每日食用的蔬菜中,超过9成都是从外地进口,除了物流成本令价格上升外,还会减低农作物的新鲜度及营养价值。如何减少对进口蔬菜的依赖,成为近年来香港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水耕种植逐渐在香港风行——在工厦区内能见到一层又一层的蔬菜,在此种植、包装及出货。


4.jpg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水耕种植合乎环保概念、又符合经济效益,增加本地农作物的供应量。不过,与市面上的水耕种植场不同的是,Farmacy提供的是移动水耕种植机(Smart Mobile Farm)及相关技术,让客户自行种植农作物。创业团队将农业与科技结合,研发了这台“全环控智能操作水耕种植机”——用于室内自行种植农作物,突破节气及环境限制,通过自动调整光谱、温度、相对湿度、酸硷度(pH)及营养液等种植植物,保证供应和品质不易受气候及天灾影响。

 

5.jpg


不要看这台机器宛如一般自动贩卖机,但实际上:每部水耕种植机年产约7000棵植物,相当于200平方米的户外农地的年产量,平均每个月能生产约3万至4.5万元的农作物。小身材,大能耐?——皆因水耕种植机亦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及云端分析进行遥距操控与维护,技术人员可登入后台的植物生长监测系统,遥距探测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并因应不同情况作出调较,减省到场人手。换言之,无论种植柜设于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可从总公司遥距控制。

 

6.jpg


水耕种植机可取代超市内的菜架,把发芽后的菜苗放入超市内的水耕种植机种植,职员每天采摘新鲜蔬菜予顾客购买。为加快超市种植的收成期,Farmacy先在种植场预早把植物栽种至半熟后,才移至超市的水耕种植机生长。半熟植物迁移至水耕种植机后,再过两星期便会成熟,可供出售。

 

“我不想将我们所做的简单定义为农业,而是绿色事业。”Farmacy营运及项目总监Nip说道。他相信农业革命已在城市掀起,而公司的Vision便是“可持续发展”。公司所研发的水耕种植机其中一个用途,是让商户在室内自行种植农作物。消费者既能亲眼目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还能即买即食,为零售和餐饮业客户提供能够自家种植的、更新鲜、优质淡绿色农产品。此举既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又随时供应新鲜且优质的食材。

 

7.jpg


成立三年,Farmacy已与超过30家商户合作,客户包括高级餐厅、超级市场、学校、地产商、绿色商品店等等,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水耕种植机。据Nip透露,公司平均每个月营业额达到6位数。“外地的蔬菜无论质量再好,始终要花至少十多小时才可以运抵香港,而大部分抵港后损毁,造成大量食品浪费。”他说道。Farmacy的水耕菜定价与外地进口的蔬菜相近,但胜在产品优质以及本地的客户支援服务,赢得不少本地商户的信任。

 

8.jpg


“产品过硬可以口口相传”——发展B-B-C模式

 

除了用智能科技解决农业问题,Farmacy在营销策略上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尽管企业最终的群体是广大消费者,但公司暂时未希望打入家用市场,仍然希望在不同地方摆放产品让人先了解。这也是为何公司第一台水耕机选址铜锣湾闹市区的原因之一。

 

9.jpg


“十几年前和现在,垃圾分类也还是那三个箱。”Nip无奈地说,尽管香港是国际大都会,但他也有感于这里的环保政策稍显滞后,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因此,Farmacy进军市场的第一步,便是先展示产品让公众了解,再借助客户的力量,将产品带到公众面前,实现B to B to C的发展模式。

 

要提高公众意识,但却没有大肆宣传?Nip深信,“如果产品做得好的话,用户会主动推荐的。”尽管Farmacy现时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做过多地营销,但它主要与非盈利机构合作,借此提高知名度。“赚足了口碑之后就传开去,就好像一个雷达那样辐射出去。”Nip解释道。

 

10.jpg


Farmacy与本地学校合作,开设课程。


比起营销,公司超过一半的开支都放在机器的研发(R&D)上,从2019年推出的第一台水耕机,到现在即将面世的第五代水耕机,Farmacy在技术的研发上不遗余力。据Nip透露,公司还有一项内部政策:要求员工至少花10%的办公时间用于创新,先涉猎有关学术科研、商业趋势的最新资讯,再对公司的现有发展提出建议。

 

如果你问,在都市发展农业真的靠谱吗?Farmacy会告诉你:“有信心。”当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当新加坡寄望在2030年能满足国人30%的原产食品需求;当香港成功发售25亿美元绿色债券,超额认购数倍时。Nip认为“绿色革命”正在掀起,未来可期。

 

“不后悔”——金融才俊转行当“城市农夫”

 

回顾创业这三年,Farmacy成为革命先锋,而Nip自己也伴随着公司成长不少。“我没有办法用金钱衡量,但我们所做的影响了很多很多人。”你又何曾预料到,眼前的这位“城市农夫”及他的团队伙伴,都是出身于商业、金融、建筑等与农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是什么让这些金融行业的佼佼者,义无反顾地扎进这个仅占本港GDP不足0.1%的行业?

 

11.jpg


Nip于香港大学食品及营销学系毕业后,先在政府任职了四、五年,又辗转去到金融行业。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百万年薪并不是难事。纸醉金迷的世界逐渐改变了他对“金钱”的看法,随后他便裸辞,离开了香港,踏上了探索自我的旅程。沉思过后,他希望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事情”,其中一个便是自己感兴趣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仿佛社会的精英都跻身于金融行业、或者成为其他专业人士,那其他行业呢?”Nip有感于于香港产业结构的倾斜,认为没有人愿意入行(农业)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个行业的未来。他坦言,“饼不够大,无法分,还怎么传承?”所以他希望有所行动,与Farmacy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带动整个行业创新,让农业也可以在香港占有一席之地。

 

12.jpg


曾经是叱咤商界的佼佼者,如今成为“农夫”。对Nip而言,最大的挑战便是“放下身段”、突破心理关口。最难忘的是创业初期,种地、拔草、送货,什么都要亲力亲为。但他直言,自己从不后悔。正是因为亲自去向农夫的索取经验、跟程序人员改良机器、跟诸位投资者洽谈,更让他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所以,他来了——作为城大商学院MBA一年级的学生,Nip希望在此能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跟顶尖学者交流和受启发,继而获取新的商业灵感,帮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在小众行业做到前5%,会比在我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前20%,更让我有成就感。”


13.jpg


城大EMBA国际化的课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仅结合了世界一流的商业知识与管理技能,还汲取高度发达的香港商业文化智慧,助你寻找商业王国的新机会。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公司治理的问题、亲身领略陈旸旸教授的风采,就快来加入我们吧!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