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了不起的中国电商,歪果仁也点赞!
从20世纪末期,互联网初始之时,只要国外有一个好的模式和市场已经发展不错,国内会诞生许多模仿的创业者:如百度模仿Google、腾讯模仿ICQ、新浪模仿美国Yahoo、阿里巴巴模仿Amazon、优酷模仿YouTube等等。
然而,那番光景已不尽相同。中国创业者正以令人侧目的“中国速度”,从互联网时代“Copy to China”,发展到今天“Copy from China”。新年伊始,外刊《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一期中,以“电商的未来”(The future of e-commerce)为主题,用了整整三个封面故事来报道中国的电商发展成就。
《经济学人》指出,中国早已走向了世界,不仅在美国,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已遍地开花。除了在欧美等富裕国家之外,东南亚、印度和拉丁美洲许多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都受到中国战略的影响,都在效仿中国推出“超级应用程式”(Super App),从面条外卖到金融业务应有尽有。例如,东南亚的叫车平台Grab、印度最大电信商Jio、阿根廷电商“美客多”(Mercado Libre)等等。
中国电商的崛起不可小觑,即便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电商企业进行打压时,美国大型连锁超市沃尔玛(Walmart)在去年12月还联手中国影音App抖音海外版TikTok,搞了沃尔玛在美国的第一次网购直播。
而在欧洲——法国上一季最多人下载的App排行榜第六的是电商平台Vova,而这款App的合作伙伴是中国电商“拼多多”。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西方国家经历了50年以来最大的“购物革命”:网上消费激增,使大众从实体店消费转向网购的速度加快了5年左右。美国、欧洲、印度和东南亚的电商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模仿中国对手的做法。《经济学人》对中国电商的模式创新,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不偏不倚地报道:中国电商发展模式值得全球学习。他们学什么?前景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电商市场:8亿5千万消费者,又富有创造力
在《为什么世界的零售商要向中国看齐》(Why retailers everywhere should look to China)的文章中,《经济学人》表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消费经济的风向标:从1970年代箭牌付款条形码扫描到2010年代跟随卡戴珊的消费习惯。但现在,电子商务的未来在中国,而不是西方。
For a century the world’s consumer businesses have looked to America to spot new trends, from scannable barcodes on Wrigley’s gum in the 1970s to 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 consumption habits in the 2010s. Now they should be looking to the East.
《经济学人》通过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电商规模高达2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但这并非疫情下的短期成果,其实早在2013年,中国的电商规模就已经超越了美国。相较于电商在美国的覆盖率为43%,中国电商的覆盖率高达90%,例如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商集团——阿里巴巴每年处理的交易量比美国eBay和亚马逊之和还要多。
除了市场规模庞大,中国市场也比西方同行更有创造力。在老外眼里,中国的超级App们无所不能,社交、购物和直播娱乐完美融合。“点击购物”已经过时,中国的网上购物平台现在融合了电子支付、团购、社交媒体、游戏、即时通信、短视频和网红直播等功能。
Point and click are passé: online-shopping platforms in China now blend digital payments, group deals, social media, gaming, instant messaging, short-form videos and live-streaming celebrities.
科技公司将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创新性糅合在一起,构筑了拥有8.5亿数字消费者的网上商城。为什么中国电商能做到如此创新?《经济学人》指出,还要归功于市场的良性竞争:
过去几年,包括美团和拼多多在内的新竞争对手,已经找到蓬勃发展的商业模式。竞争结果导致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市场份额被分薄,从上市时的81%下降到今天的55%。同时,竞争也使得电子商务和其他科技公司打破了西方仍普遍存在的服务类别界限。
中国模式,外国难借鉴?——过度专门化是一大难
在《经济学人》看来,中国的电商打破了各服务领域的界限,集合了网络支付、社交、游戏、短视频、直播等服务,而这在美国及西方国家还不太常见,源于中西方商业思维上的差别。
西方零售商较慢走向中国电商模式,过度专门化(overspecialisation)是主要原因。譬如,Visa专注于支付业务,亚马逊专注于电子商务,脸书(Facebook)专注于社交媒体等等,只提供单一服务。而现在,Facebook开始在自己的平台上推广网路购物,还推出“社群商务”(social commerce)服务,结合直播及透过通讯软体WhatsApp方便零售商和店家联络。
From Amazon’s home in Seattle and Facebook’s in Silicon Valley to Walmart’s in Bentonville, American companies have tended to focus on their core business—be it e-commerce, social media or supermarkets.
而《经济学人》认为,中国模式仍未在西方国家兴起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的购物习惯。中国的App代表了21世纪的消费习惯,而美国的购物商场则反映了上个世纪的生活习惯。
20世纪美国的所有生活和服务都集中体现在了购物商场。例如,汽车产业在美国蓬勃发展以后,人们都喜欢开着汽车去郊区,这为购物商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在人们开车去郊区后,顺便又可以在购物商场里一边购物一边游玩。这一系列构成了美国20世纪的消费逻辑。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零售业的基石在于不动产。
而中国则不同。当中国中产阶层兴起时,在他们周围充斥着的是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在这样的行为习惯下,网购的乐趣和舒适便宜度自然都高于美国及西方国家。
而《经济学人》认为,第三个致使美国电商产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在于部分美国精英们习惯性地低估中国。“不论中国的电商模式是否将走向世界,几十年来,硅谷的那些巨头们都习惯性地看轻中国。”
Whether the Chinese model of e-commerce will go global. As has been the case for decades, Silicon Valley’s giants still tend to underestimate China.
从电子产品到太阳能电池板,中国制造业的进步要么被忽视,要么被视为抄袭,然后被轻描淡写,最后才被世界勉强承认。而近日中国电商巨擘“阿里巴巴”有关事件引发全球关注,《经济学人》的文章同时肯定了中国对该领域的监管,强调应该向中国学习:
《经济学人》认为,中国借此提升市场竞争和互用性,避免单一电商独大和垄断。这可以为西方电商的发展带来启示:不少欧美国家的反垄断机构依旧未能有效规范这些巨擘,他们(欧美反垄断机构)也要参考中国做法,知道产业走向和如何应对。
中国的电商发展势头是不可逆的,正如《经济学人》的评价,“中国电商在全球的发展不仅仅是提供了产品,还提供了中国的理念。不可避免的是,中国特色正在西方国家零售业的中心位置徐徐上升。”
The giant consumer-goods firms that straddle the Western and Chinese markets may transmit Chinese ideas and business tactics, too.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emerging in the retail heartlands of the West.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抛出了一句“Watch and learn.”,现在中国消费者的品味和习惯正在走向全世界,请观察和学习吧。
除了西方电商要向中国学习,作为商业精英,我们也要培养对商业大势的敏感度以及宏观把握全局的意识。国际顶尖商学院城大EMBA课程结合世界一流的商业知识与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与创新力,助你寻找商业王国的新机会!You never try, you never know. 期待您的加入!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