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嘉宾访谈|全球抗疫形势下的商业挑战与应对——企业战略决策调整

在全球抗疫形势下,

全球商业业态将面临哪些挑战,

企业应如何进行战略决策调整,

以谋求生存发展?

image.png

针对此议题,

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特别邀请

香港城市大学

管理系及市场营销系

杨海滨教授

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

疫情对企业造成了怎样的多维度冲击?


image.png


杨教授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的患者数据已经超过300万,仅美国就占据了100多万,其死亡数量已经超过了越战时期。可以说,本次疫情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了大部分人的想象。对于企业的战略而言,我们往往会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本次疫情对于企业的经济环境冲击很大,很多企业被迫停产,这就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美国当下的失业人数约为300多万,实际的失业率达到了20%左右,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显而易见,经济环境的冲击导致了很多债务问题,比如全球石油价格大跌,美国的页岩油债券占据了高收益债券的10%。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欧洲乃至全球的债务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2008年以后,很多国家没有进行经济结构化改革,往经济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在疫情来袭时,也是以量化宽松来应对。希腊的债务问题,已经占到全国GDP的200%,意大利占150%,西班牙占120%。由此可见,债务危机又成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IMF对全球2020年的经济进行了预测,之前的预测是2020年可以实现3%的经济增长,然而现在已经调整为负的3%的减幅。由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呈现6%的向下修正,这个数字对全球的经济冲击是非常大的。

image.png

除了经济环境的冲击,本次疫情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政治环境。在疫情中,中美两个大国对于新冠肺炎的起因和追责存在很大的争议。欧洲很多国家的首脑,如法国总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全球格局将会发生很大变化。疫情之后,国际政治环境将会更加复杂,我们要准备好应对措施。同时,欧盟在本次疫情中暴露了许多内部的问题,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或许欧盟的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关于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最明显的是贫富分化加剧,随着货币政策的大放水和失业率的上升,出现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两极分化现象,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造成社会的动荡。所以,企业的社会环境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image.png

谈到企业的行业环境,疫情之后大概率会出现很多小企业很难生存下去的情况——行业中的企业会从分散走向集中,疫情加剧了行业集中化的过程。大企业做大做强,而很多小企业会逐渐消亡。 


 


新冠肺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长期影响

 


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到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去解读。这一轮的经济全球化始于二战之后,由于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技术革命到现在已经有60年的历史。

 

杨教授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基于国际商务里面相对优势的原则。因为不同的国家基于各自本身的相对优势进行经济生产和国际贸易,这样能够较快地丰富全球货物的总供给量,这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带来效率提升的考虑。

image.png

虽然经济全球化提高了生产和交易的效率,但是分配和公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全球化过程中,很多不发达国家、地区、行业从业人员并没有享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政府的资源再分配过程中,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例如美国锈带地区的产业工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其实是深受其害的。

 

2008年之后,逆全球化的趋势一直在加剧。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贸易总额与GDP的比例一直下降,这意味着全球贸易总额的增速一直低于经济增速,市场的融合在倒退,表现出了去全球化的迹象。在此大趋势之下,疫情只是加剧了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预见到,疫情结束之后逆全球化的趋势会更盛。

 

·达利奥说,现在的环境更像是上世纪20 、30年代的环境。通过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业增量遇到了瓶颈,企业只有在存量上进行竞争,就导致企业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把疫情放到逆全球化的趋势中去看,我们可以发现新冠肺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当今形势下,企业应怎样应对?


 

杨教授认为,在疫情的影响下,企业应该做4件事情:


第一,企业应该做到谋定而后动。首先要保证企业的现金流不能断,现金流于企业而言就如同人体的血液,一旦现金流断裂,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在新冠肺炎当下,企业的融资环境相对轻松,欧盟、日本等国早已进入负利率时代。全球目前约有16万亿的负利率债券,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很低。在较低的利率下能够融到长期的债务来补充现有的现金流,支撑企业渡过当下的困难时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策略。

 

比如说,京东今年筹到了10期和30年期限的10亿美元的外债。小米前段时间也筹到了为期10年的6亿美元的外债,其利率只有3%点多。由此可见,企业在宽松的环境中可以通过利率较低的债券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第二,企业要认真思考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尤其是亚洲的企业通常喜欢进行多元化扩张,业务涉及到方方面面。其实这一做法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方面的风险。我经常跟学生说,多元化并不会降低企业的风险,反而会提高风险。所以,企业应该聚焦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到小而美,在危机中能够灵活调整内部业务结构。危机之后,在本行业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第三,打造好产业集群效应。目前有部分说法涉及到外资企业撤回本国生产,很多网友就担心失业问题。其实,这个问题需要客观地看待。外资企业的撤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特朗普曾经想让苹果公司将苹果手机生产线从中国撤回到美国,但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为什么呢?这就要涉及到产业集群的概念,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要学会抱团取暖,打造产业集群。

 

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打造好集群效应。另外,企业虽然不会撤回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极有可能会挪到东南亚、印度等地区,这两块地区的企业很有可能是疫情之后对我们产业造成较大冲击的地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应该要走出去。企业可以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国家,主动在东南亚、印度等地设产,生产产品再外销到欧洲、美洲等地,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第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远远不够的。全球范围内比较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当中,中国企业寥寥无几,远远低于欧美企业的数量,可见,中国的企业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6年中国的FDI对外投资达到2400多亿美元,这两年因为国家在控制资本外流,FDI投资有些下降,在1200-1300亿美元左右。但是,企业仍然应该走出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境界的时候,产业链的转移就很困难了。因此,企业要持开放心态,积极进行国际化布局,只有在国际竞争中锻炼,才能够抗击更大的风险。


 

对于疫情后的企业复苏,有哪些专业建议?

 


杨教授表示,企业首先要坚定信心。因为从以往历史上来看,自然灾害与疾病的出现并不罕见,每次危机之后企业都会经历复苏期。所以企业要把目光放长远,坚定信心。另外,企业要做到稳健经营。中国改革开放的30、40年来,中国经济都是处于顺周期的环境,基本没有遭遇过大的经济危机。所以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很多时候负债率比较高,这样在遭遇经济危机时企业受到的冲击就会很大。比如房地产行业,香港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小于30%,而很多大陆房企的负债率超过80%。因此,企业在顺周期时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保障现金流和稳健经营。


image.png

第二,中国人常常谈到危机,危中有机,所以那些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企业能够最终胜出。因此,企业要摆正心态,因为这样的危机是长期有的。疫情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波动性会加大,这会形成一种常态。企业应该面对这种常态,调整好心态,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主业上,利用危机实行低成本扩张,打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另外,可以预见,中国为了应对此次疫情,只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参与国际竞争。很多政策都在逐渐放开,欢迎外企来华竞争,也鼓励企业走出国门。企业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参与到国际化竞争当中去。走出去,到国际舞台上,打造国际竞争力,才是应对外企来华竞争的有效策略。相信疫情之后,虽然有着逆全球化的阻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不会停,企业要树立信心,度过疫情的难关,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清新.前沿.国际范# 

香港城市大学EMBA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