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活动
港城大戈16|在不确定中前行
作者:马金国
本文作者 马金国
外号“野人”,广州市丝路创意体育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拉松爱好者,跑龄35年;
所在教练团队长期为多所EMBA商学院提供戈壁挑战赛跑步训练及随队服务;
香港城市大学EMBA戈14、戈15、戈16连续三年主教练。
前记
我们在生命中总绕不开一些事情,摆在面前的条件无一成熟,这个时候要不要干?干,没有把握,也看不见收益;不干,愧对发过的愿、在乎的人。这种犹豫情绪持续消磨心力与意志。在功效主义和长期主义之间,应该如何选择?
戈壁回来一个月了,戈16的思绪迅速在戈17的启动中被湮没;后来又突然作为“广州人”进入到新冠疫情的“决赛”中。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或许会成为以后生活的常态。此刻我特别想讲讲香港城大的戈16故事。
在组队期和备战期只有六个月的戈16,我们看到了有人才储备的强队赛出了自己的佳绩;也觉察到几个院校战略性放弃组A队,把猛将留到戈17;也有队伍在狭窄的时间窗口下高效完成磨合,反而取得历史性突破。我看到一种现象特别感触:明知结果不确定,却不斟酌个人得失,坚守承诺,迎难而上。
01
组队 | 在碎片中拼出蓝图
很多人不知道,当七名A队员、四名B队员、数名C队员在领队吕晋宇、港城大汪教授、队长郑少铭的带领下,完成了签到处前的大合照时,背后蕴藏着多少人忐忑不安的努力。
本身港城大的学员就分布在国内多个城市,更因为疫情原因连一个月一次在香港聚集的时间都被改变了,同学们要线下聚集在一起训练实在太难了。甚至春节前计划安排在广州的拉练,也因为同学来源于不同的城市而触发隔离条例,最终没有成行。传统而高效的例行训练,在短短的半年内发挥不出作用。
虽然戈友会和领队不遗余力地组织了大家进行厦门、广州、杭州等拉练,戈友们在合练中得到交流和锻炼,但这种磨合对于旨在参加戈壁挑战赛的A队来说,显然还是不够的。3月份,团队来到敦煌进行实地拉练,几乎引发全线崩溃。以大家的那点跑量、那点耐力,到了路况与城市公路完全不一样的戈壁滩,大家才发现难度太大增加了。队友们的表情清晰地透露着各种疑惑:能完赛吗?成绩不好参赛有意思吗?放弃戈16是不是太怂了?
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恐惧和躲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使选择“战略性放弃”也不失为一次体面之举。但总有人那么几位长期主义者会挺身而出,用行动击碎那些不无道理的顾虑。
回忆:瓜州拉练
拉练的那一晚,大帐内的氛围一开始很尴尬。
领队吕晋宇五味杂陈,既然领了军令状就得一往无前,但面对困难重重又苦于无妙招;除队长郑少铭坚定要干之外,其他人都面露难色,目光相互巡视以捕捉哪怕是一丝与自己共同的意见。
后来破局的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胖子”,一声“干吧”几乎气贯苍穹!但大家心知肚明,“胖子”是团队的短板、训练时间短且缺乏跑量堆积,没有人相信他能干得下来;但正能量还是传递了,很快兰姐、国赞、思远都说干,因时间冲突未能来拉练的徐敏和范友麟也说干。
城大这个七人A队总算成型了。很庆幸有队长郑少铭这匹强马,全马水平3小时30分以内,但他没把实力留在最强的一届,反而是“临然受命”,明知道干就意味着做团队的拖拉机而已。
就这样,团队击退了各种复杂情绪,终于决定开干了。
02
奋进 | 让终点线等到自己
当整体水平偏弱的七人队伍站在起跑线上,与呼声惊天动地的强队不一样,我们设定的目标必须是理性的。所有的战略战术都不必考虑了,安全抵达终点、身体再疲劳也能支撑到明天继续比赛,恐怕就是这群商学院精英们此刻的策略了。至于第六人成绩,真不是这场戈16需要关注的点,也不见得有多少妙招可以运用。
近期状况百出的新疫情,让人不由想起国家经历过的各个阶段:从政治独立、到解决温饱问题、推上发展快车道、再到优化民生、科技强国,各个阶段都有取舍、得失。我相信任何公司或团队的发展,也一定有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但无论是处于哪个阶段,矢志不渝的决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状况的出现,而忘记这个“初心”,丧失了方向感,停滞了或者走偏了。
三天的比赛真的艰难。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关注各个队员的状态。队长郑少铭实力强大,他是一定可以完赛的,如何让他尽量发挥“导航员”+“拖拉机”的作用,反而是考虑得比较多的事情。他首先要陪女生跑到补给站,然后再拖带男生:要拖带的对象太具杀伤力了,是一个200斤的胖子。胖子曾经调侃自己是“死胖子”,后来没死就但还是一名胖子。130斤推着200斤,这个工作量够大,工作时间也够长,估计比少铭做过的任何工作都辛苦。但胖子非常争气,不但完成了1+3天的比赛,还居然每天进步一点点(此处应该有O型嘴),不但完胜了地球上99%的胖子,也完胜了很多踯躅不前的人。
兰姐虽然跑得很慢,但从来未停歇过,慢颠也颠到终点。令人最担心的是有伤痛的思远,能否完赛都是不确定的。感谢B队老戈居大功的陪伴,出乎意料地完赛了;徐敏、国赞、范友麟实力相当,基本能跑在一起,相互激励完赛。
整场比赛最揪心的是领队吕晋宇,每天都在掰着手指头算完赛的机率,生怕沙克尔顿奖在这一届失落,以至旁人很容易从他带着微笑的嘴角察觉到他背负的巨大压力。值得赞许的是,七人尽量状况百出,但没有人放弃,最终我们都挺了过来。
无论我们是牵手冲刺,还是单独冲刺,都带着众多人的期望。有我们的家人在终点线上等,有场外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他们也热泪盈框,为我们冲向终点线喝彩。
03
感悟 | 对价值的思考
戈16的平安凯旋把赛前的担忧一扫而光。队员们也许会天南地北与友人分享这段不凡的经历。报读EMBA的时候精英们都出于不同的考虑,或许是发展遇到瓶颈期望通过学习来突破、或许是百战归来求学问道,又或许是通过一个平台拓展自己的人脉。
但后来成为一名拼命三郞般的戈友,大概是很多人之前没有想过的;而成为戈友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付出:付出时间做各种艰苦的训练,付出金钱支持戈赛、付出精力应对戈赛中的事事务务,付出全部的力量完成冲刺的一瞬间。
这些付出跟在街角便利店购物不一样,等值货币马上换回等值商品。这一切看似无回报的付出背后,究竟有何得到?商学院的同学都谙熟功效主义的做法,懂得精明地匹配资源、又或者放弃没结果的行动。但在戈16中,他们都选择了长期主义,为做成一件事而努力,不计较暂时的得失。
也许在与友队剑拔弩张的竞技中,仅仅是因为比友队多了一分拼搏就成为优胜队,这种成就感会育化成一种开天劈地般的勇气;也许在一个不能有过多欲求的戈壁环境下,发现自己原来可以为团队付出所有,“我”不再是那个“我”;也许在一个资源匮乏的情景中,发现在社会上呼风唤雨的一群人却没有等级之分,这种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如甘露般滋育心田。
而此刻再注视大漠,方可领略其荒凉苍劲的大成之美。望千年古迹矗立于天地而不言,闻戈壁风劲沙扰人清梦,看满天繁星如伸手可触。那些端在心底的纠结,是不是可以释然了呢?
戈壁的收获没有标准答案,甚至不应该用功效主义者的教条来解释。复盘时有人会想,如果A队的七人戈16组成B队体验一下赛道,明年再“憋大招”与新晋强队友联手干一票,是不是更精彩呢?有条件就上、没条件等到有条件再上?但是,这种“有条件”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到底是要在不确定中成长、还是要等到确定了再成长?来戈壁的人一定带着某种人生理想,这种理想应该就是最底层的操作系统。
后记
港城大的戈16视频是我看过的最感动的一个,真实而细致。我已经看过很多遍,每一次都被感动着并激励向前。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