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城大EMBA前沿智慧

来城大游七国佛庙——「海上佛教地图集」展览 沉浸虚拟实景 沐浴佛教文化

来城大游七国佛庙——「海上佛教地图集」展览 沉浸虚拟实景 沐浴佛教文化



这一秒还在柬埔寨吴哥窟参大佛,下一秒就到了斯里兰卡佛牙寺观舍利......疫情下海外旅行几近奢望,香港城市大学却有一场名为「海上佛教地图集」展览,利用虚拟实境技术,让观众弹指间穿梭印度、泰国、缅甸等七国的寺庙古迹中。


这场展览有哪些精彩之处?


1.jpg



01

海上佛教路:重登传教之船



到达城大刘鸣炜楼般哥展览馆,一阵轻风拂面而来,投影机把海浪层层投射在地上,耳畔传来阵阵海鸥鸣叫,观者似乎置身海上。




2.jpg




游览展览,似跟随一艘帆船,重走当年传教航道。 



3.jpg



公元年初,经商需途径海路。海航极具挑战性,常受到飓风、台风、海盗侵扰,商人便随身携带佛经、小石碑或雕像寻求庇护;为结取福德善缘,商人还会携僧侣上船,或为其开辟航道。




于是,有僧人尼姑从印度出发远渡重洋,来到东亚等新区弘扬佛教;也有新区教徒奔赴印度,朝圣佛教源起圣地。 




一来一往,海航路线首尾相接,形成圆环。




4.jpg


随帆船起航,观者会途径数十张方形帷幕。


5.jpg




驻足帷幕,你可以了解为何观音是慈悲的化身;


6.jpg


佛教从口口相传衍生为文字记录的历史;


7.jpg



佛塔、石窟与寺庙的区别与象征.....


8.jpg


似停靠一个个驿站,佛教重要人物、弘传方式、建筑风格与宗教特色从眼前一一掠过......



9.jpg


02

与科技结合:观七国寺庙,探千年石窟



穿过帷幕,观者会看一个直径五米、如蒙古包般的白帐。




这白帐是个三百六十度的全景虚拟实境装置。




走进白帐,一座投射器矗立中央。观众握住,由左至右扫,就能看见印度、泰国、缅甸等七国的寺庙古迹在白幕上的投影。



11.jpg



将投射器对准想去的国家,荧幕会由印度洋朝目的地开去。




耳畔响起海浪声,人犹如坐在船上、乘风破浪。



12.jpg



抵岸目的地,再将镜头对准佛寺,名胜在屏幕上徐徐展开,柬埔寨吴哥窟、斯里兰卡佛牙寺等寺庙美景,一览无遗。




高清图景极为逼真,伴随古寺悠扬钟声,足不出户亦似置身佛教圣地。




白帐外,是个长达八米的轨道式电视荧幕。



13.jpg



观众只要将荧幕由左至右拉动,就能弹指间饱览九十幅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印尼、泰国等地的佛教遗址。



14.jpg


亦可轻易比较不同地区的佛寺建筑特色。


15.jpg

16.jpg

17.jpg




不过,最令人惊喜的,是两个半球体投影装置。




其中一个半球,投射的是印度石窟。




有些石窟建于公元前三世纪,观众站在球体中央,看着三百六十度实境照片,听着颂唱声与经文声,似被古窟包围,彷佛身临其境。


18.jpg


即使对佛教历史兴趣不大者,也会为这些历史悠久的古迹频频震撼。


19.jpg




另一个半球则展示世界各地拜佛习俗。


有的寺庙会在新春早晨上山敲钟,


20.jpg


有在寺庙晚上大放烟花举行庆典;


21.jpg


当然,也有僧侣在佛塔中静静修行。


22.jpg


03

从实体到3D:赏实体佛像,观3D文物


展览中有新媒体艺术装置,亦不乏传统实体佛像碑帖。


23.jpg


策展人从香港的博物馆和画廊精心挑选了38件佛教雕塑。


24.jpg


每个雕塑介绍处贴有二维码,扫码即可详细了解背后故事。


25.jpg


比如,悉达多太子雕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记录了释迦摩尼成佛前的故事;


26.jpg


比如,释迦摩尼坐于莲花之上,为教徒们讲解《转法轮经》;


27.jpg


佛教中最重要的女性本尊——度母像也现身展览;


28.jpg


古寺石碑的历史来源——


29.jpg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真迹都可在展览中所见。


30.jpg


有些佛教珍宝对其国意义重大,不能运到外地展出,团队就以3D摄影测量法,为铜像多角度拍照,组合成虚拟雕塑,在大型屏幕旋转播放。


这些雕塑包括「印度阿育王雄狮石柱」、纪念佛陀生平八件重要事迹的「佛传图」等重要珍品。



这种数码形式的收藏展览,属世界首创。


03

背后故事:历时五年拍摄,走访数百遗址



「海上佛教地图集」展览由香港城市大学、瑞士及台湾三地联合筹备,策展人包括城大杨建文讲座教授(媒体艺术)邵志飞教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数码博物馆学教授莎拉·肯德丁教授,般哥展览馆总监范懿莎博士,以及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



35.jpg

城大杨建文讲座教授(媒体艺术)邵志飞教授


邵志飞教授透露,展览中每幅高清全境影像得来极为不易,团队成员付出了巨大努力。


团队要与时间赛跑。


他举例,以前曾到印度拍摄古迹,但当地政府想把古迹变成景点,结果十年后再访已人面全非;更多时候,部分古迹经年累月遭游人破坏,常年失修,拍摄一日都不能拖。


团队要与环境作战。


由于要清楚拍摄建筑及石窟的无人全景,团队必须每日大清早、天未亮时便起床,趁游人未到达时抓紧拍摄。


团队要与政府斡旋。


那时他与两位摄影师及收音师,到达当地后聘用当地人当导游翻译,不但要攀山涉水、克服交通困难,更要与当地政府部门和佛寺交涉,写无数的信和文件申请拍摄批准。


历时五年,走访七个亚洲国家数百个佛教遗址,摄制了数以万计的图像,团队终于给观众营造出展览时的沉浸效果。




36.jpg


邵志飞教授补充道,其实拍摄还未完成,因为佛教在亚洲的流传还广至越南、南韩、老挝和日本等地,他早就计划到访拍摄,只是碍于疫情严重,旅程受阻,所以暂时停下了步伐。


“期望疫情过去,便可继续记录,令研究更完整”,他说。


37.jpg


目前「海上佛教地图集」展览还在进行中,望大家前来城大观赏!


38.jpg



《海上佛教地图集》展览详情


日期:即日(7月22日)至10月3日(日)


时间:星期二至日/10:00am至7:00pm


地点:九龙塘达之路香港城市大学刘鸣炜学术楼18楼香港城市大学般哥展览馆


预约网页:www.cityu.edu.hk/bg/zh-hk/exhibitions/atlas-maritime-buddhism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