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内地游客消失后,香港零售业的八大趋势
“自由行”政策后,香港零售业几近被内地游客重塑;如今受新冠影响,香港与内地久不通关,内地人无法来港,零售业也悄然变化。
内地游客“消失”并或将“持续消失”,香港零售业会有哪些新趋势?Bloomberg、星岛日报、明报等多家媒体推出相关报道,分析局势。
趋势一:香港零售业正在复苏,但远不及通关前盛况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零售业销售额数据:香港8月份零售业总销售额为286亿港元,较2020年同月上升11.9%。但此数据远不及通关前水平。2018年8月,香港零售业总价值估计为452亿港元。
有观点认为,香港8月份零售业复苏是因为香港政府的消费券救市计划,零售业销货值升幅明显加快归功于消费券,但没有消费券的7月份,数据呈现出相同的趋势。香港7月份零售业总销售额约为202亿港元,较2020年同月上升200多亿港币,可与2019年276亿元差距甚远。
在连续下跌近一年后,香港零售业销货值自今年二月份开始便不断上涨。
数据表示,香港的消费市场正在复苏,消费者信心正在恢复,但与通关前的盛况相比,仍有很大距离。
趋势二:奢侈品行业大受打击
中国内地消费者为全球奢侈品市场贡献了将近35%的销售额,一直以来,也是香港奢侈品牌的强有力支撑。
香港是大陆逾14亿人的免税购物天堂,限制大陆客入境,奢侈品行业自然会大受打击。
据彭博社报道,自2019年第三季度,香港本地销售珠宝、药品、化妆品、服装和皮革制品的商店已经关闭了五分之一 ,而这些商店的销售额主要靠内地旅港游客的消费撑起。
香港著名珠宝商六福珠宝此前也公布了自己的年报,截止2021年3月31日,集团年销售总额为88.6亿港元,较上一年下降21%。六福珠宝指出,内地赴港游客的锐减是最重要的原因。
《纽约时报》亦报道,香港在2018至2021年期间失去了一半的钟表和珠宝销售。2021年上半年钟表和珠宝的零售价值总计25亿美元, 2018年同期则为为57亿美元。
九龙仓置业公布的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旗下海港城收入继续下滑11%至22亿港元,时代广场上半年收入下滑11%约11亿港元,营业利润大跌36%。
趋势三:香港仍是奢侈品行业巨头
据《纽约时报》报道,新冠疫情之前,仅700万人的香港一直是瑞士钟表的第一大市场;2020年,在游客人数几乎为零的情况下,香港仍是瑞士钟表的第三大市场。
尽管内地对香港奢侈品行业贡献巨大,但媒体表示,“香港本地对奢侈品的消费能力是惊人的”。
2021年6月,富艺斯拍卖行(Phillips’s)在香港举行第12次拍卖,此次拍卖总额达2470万美元,是拍卖行在亚洲举办的钟表拍卖中最高的一次。
《2021中国奢华品报告》指出,对于未来12个月的购买计划,33%香港区消费预期会增加奢侈品消费。其中,近半数香港受访者在20岁之前就购买了首件奢侈品,而内地受访者仅有4成在21至25岁阶段首次购买奢侈品。
香港,仍是奢侈品行业不会放弃的市场。
趋势四:餐饮行业蓬勃发展
内地居民无法来港,本土居民的消费成为零售业发展主动力,彭博社表示,本土需求强的零售领域基本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吃,是日常需求最强的一环,自然,餐饮也是发展最蓬勃的一行。
彭博社文章提到,疫情后珠宝化妆品店频频关店,但香港餐厅和食品杂货店的数量同期增长了9%。
兰桂坊集团首席执行官乔纳森·泽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从2月份开始放宽对于餐馆的限制以来,在当地需求的推动下,食品和饮料业务一直在反弹,“兰桂坊的整体入驻率已回升至 98%,其餐饮业务已恢复至 2018 年的水平。”
市场上出现的新品牌大多是中低档餐厅,位于居民区。在曾经有大量内地游客聚集的旺角西洋菜南街,6家新餐厅和酒吧在此期间开业,而12家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店关门。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中环波斯富街上有5家钟表和珠宝商店关门,并新开了1家食品和饮料店。
趋势五:日常用品行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除餐饮业外,一直以本地消费者为主的超市、便利店、家具、平价服装等生活零售类别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这一点最直观的数据,来自商铺租赁。
全球领先的房地产商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 plc)研究报告显示,受惠于零售销售额的上升,优质街铺及主要商场的租金回稳,分别比上季度上涨了0.3%及1.2%;而其中,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本土需求强相关的领域,如杂货、运动商店等等。
不仅如此,香港本地需求还带动非核心区商场租金上升了3.7%。
另一份来自美国不动产公司世邦魏理仕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除餐饮外,个人护理和化妆品,以及休闲服装品牌等日常零售业,是目前影响香港商场租赁市场的主要需求,它们合共占第三季租赁量的32% 。
趋势六:高端零售行业迎合本地客户
在本土居民成为消费主力后,原依靠内地游客带动的高端零售业转向迎合本土消费者。
疫情之前,香港珠宝商六福控股国际有限公司的门店有60%的业务依赖于大陆游客。访港旅客“绝迹”后,六福珠宝持续推出优惠和升级服务,以争夺较小的本地购物者群体。
六福珠宝已在旅游区削减了商店,并且在居民区开了新店,同时推出幸运抽奖和代金券以吸引本地顾客。
自5月开始,香港多家高端购物中心展开自救活动,其中就有尖沙咀海港城、K11 MUSEA、金钟太古广场、铜锣湾时代广场等。这些高档购物中心通过与商家合作,发放不同折扣力度的购物优惠券,以吸引香港消费者到店购物。
这一做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发放优惠券活动开始后,海港城内多个奢侈品牌门店前排起长队,部分热门品牌的排队时间甚至长达五个小时。
趋势七:电商一夜成长,发展劲头预将持续至开关后
根据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2018年,香港透过电子途径获取的业务收益为4,917亿元;至2019年,电子商贸销售额占业务总收益的百分比为5.7%,较之2014年仅上升一个百分比。
可见,香港电子商贸发展极为缓慢。
香港电商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被动状态,并不是因为商业不够发达,而是过于发达的线下零售商店导致本地市民和观光客特别喜欢到门市购物。拥有「购物天堂」美誉的香江,唾手可得的国际商品、周到的一站式服务,让大家偏爱边逛边买。
然而,2020这年,香港电商被迫一夜成长,港人的生活习惯与消费习惯也被彻底改变。
截至去年11月,网上销售在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中的占比高达9.4%,创历史最高纪录;而今年以来,这一占比从未低于6%。
根据2021年Data Reportal指出,2020年网上零售增幅最大的类别是生鲜食品及日常用品,比2019年直飙41.5%。与此同时,疫情期间上班族被逼在家工作,所需的电子产品变多,2020年网购电子产品比2019年高出了21.3%。
香港很早之前就已经建立了高覆盖城市宽带网。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指出,香港居民在2019年的家庭宽带接入率已经达到94.1%,此数据还不包括个人手机上的互联网接通。多名专家分析,即使是在边境重开和旅游恢复之后,电商发展也会持续下去。
趋势八:零售业试水直播带货
近两年来内地直播行业发展迅速,热度不减。在香港,直播也深受青少年欢迎。
香港有多个直播平台。港人常用的Facebook、 YouTube、Instagram、Twitch等网络社交平台皆开发了直播功能;台湾的手机直播平台17直播在香港积累了不少用户,去年年底更是宣布正式落地香港成立分公司,继日本市场之后,开启扩张第二站;早于17直播之前,内地直播平台UpLive也在去年年初正式打入香港市场,旗下主播有时一天可赚取超过近9万港币,收入可观。
直播经济早已进入2.0时代,香港零售业也投身其中,成为「直播+」的推动者。
香港知名主播Vivi从疫情爆发至今做了逾300场直播,粉丝数接近40000人,旗下仓库万尺,每场直播可吸引过千人观看,平均生意额增长了5倍,最高试过月赚7位数。有次直播,她4个小时卖出3000件零售——虽然无法与内地市场相比较,但就香港本地市场而言,此数据十分夸张。
越来越多零售公司选择直播商业活动,或是邀请明星在日常直播中加入对产品的推荐。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指出,直播营销,比传统社交媒体表现更加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图片、文字等等,会吸引更多人观看,接触率更高,更适合商家做宣传、推广。
直播的兴起也让香港迎来新的机遇,以前部分香港零售业的市场可能只限于香港,现在可以将市场扩大到内地、海外。
除以上变化,你对香港零售业还有哪些新观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