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城大EMBA前沿智慧

创企业育人才 助力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香港特区政府自2022年底积极推行“抢人才”政策成效显著,已成功吸引近20万人才抵港。这一成果不仅为香港注入了新鲜血液,更为其创科生态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香港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通过加强产学研互动,优化创科生态环境,实现从“抢人才”到“育人才”的战略转型。香港01近日刊发系列深度报道,深入探讨香港经济转型的深层次问题,关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HK Tech 300创新创业计划在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道路上发挥的先锋示范作用。


香港城大高级副校长(创新及企业)杨梦甦教授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近年来香港积极探索突围路径,创科生态持续优化。尽管香港创科经济发展仍面临种种挑战,但只要各界齐心协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本土创新活力、加强产学研投一体化建设,香港打造国际创科中心的强大势能必将释放。


原文自《香港01》——产学研 · 一|创科时代的高校课程: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


革新教育模式 突破创科瓶颈


香港高等教育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五所大学连续多年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百强,亚洲范围看更是名列前茅。这为香港创科生态的优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杨梦甦教授指出,香港正在稳步推进高等教育革新,未来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将逐步取代以教为主;大学教育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更多互动、实践与项目式学习正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杨梦甦呼吁,大学教育应将真实产业问题引入课堂,这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他们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不少香港的大学课程设置因应科技和社会需求大胆革新,致力于打造贯通“研-创-业”的培养链。香港城大于2024年成立创新学院。学院不仅为本科生提供初创实习机会,还为硕士及博士生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在上月(6月16日)首届理学硕士(创新创业)毕业典礼在香港城大举行。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他们顺利进入香港城大HK Tech 300计划的初创生态圈,开启创业之路。首届理学硕士(创新与创业)课程毕业生共有70位,他们组成的21支团队参与了5月举行的香港城大HK Tech 300创新创业博览,当中有9支团队更凭借在修读期间构思的商业及初创项目,成功申请获得HK Tech 300的十万港元种子基金支持。


香港城大创新学院独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科研、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要素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周期,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未来领袖,以及具备跨界能力的深科技创业人才,推动更多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香港创科生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深化产学融合 促进知识转移


香港的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表现卓越,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如何构建与其科研国际声誉匹配的竞争力?杨梦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生命科学研究,并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他发现,学界追求学术突破与知识创新,业界更关注产品稳定性、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回报。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机制与共同价值语言,导致合作意愿不强、项目落地难。但近些年香港高校积极有位,主动开发包括HK Tech 300在内的创新创业平台,有效推动了产学研投融合。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共同价值语言,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双方携手攻克产业难题,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功不可没。



香港正在积极鼓励学者深入了解产业逻辑,引导企业认识基础研究的长期价值。兼具学术背景与产业经验的跨界人才正逐步涌现,成为学界与业界沟通的桥梁。随着基于共同目标的合作项目不断涌现,未来大学的评价机制有必要进行相应改革,鼓励教授们在保障学术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产业实践,同时引入产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教学与实践指导。这些举措不仅将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更有望为香港创科生态的繁荣注入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香港着力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强化各界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功能。专业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管理和商业孵化服务的不断完善,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HK Tech 300创新创业计划成立四年来,为香港构建了世界级的科研转化平台,并吸引了众多头部级别的境内及境外资本,至今成功培育900多个初创项目,其中超过200多家初创团队获得天使基金或创投基金投资,有效推动了从产学研投之间的互动。香港01在报道中关注HK Tech 300的成功经验。作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创新创业计划,HK Tech 300吸引了众多创新创业生态圈成员参与,通过高效链接科研成果与产业资本,培育创新创业人才,HK Tech 300成为香港创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改善风险偏好 鼓励创新文化


作为“召集人”与“赋能者”,政府在整合“官产学研金”资源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港府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大型科研项目、市场需求等要素的协同联动,共同培育肥沃的创科“土壤”生态。未来政府可进一步探索如何搭建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包括优化相关法规政策,为创业者提供更宽松的失败重启空间,以及设立面向早期高风险科技项目的专项政府引导基金。



早前举办的“HK Tech 300 Expo”创新创业博览上,香港城大校董会主席魏名成(明德)先生(左一)、香港城大校长梅彦昌教授(右一)及香港城大高级副校长(创新及企业)杨梦甦教授(右二)一同向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左二)介绍HK Tech 300计划的成果。(图片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HK Tech 300的实践表明,创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培育容忍失败的文化对于创新创业至关重要:高度认可参与创业过程带来的个人成长、经验积累与网络构建价值,即使项目本身未达商业预期,失败只是项目不成功,初创者经历了这个过程收获的是成长,第二次创业成功机会将增大,参与者的成长即是创科生态的成功。


近年来香港在不遗余力发展创科产业,在数字化、尖端科技产业化方面向香港向潜在人才充分展示其发展机遇。未来政府可持续、强力地向公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传达香港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国际创科中心的坚定决心、具体蓝图及重点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绿色科技),提升本地发展信心与吸引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通过一系列系统性改革,香港正逐步破解人才培育、产学融合、创新突破等领域瓶颈。香港拥有世界级大学和丰富的人才储备,这是其创科生态的坚实根基。香港正通过优化本土“造血”机制与环境,将人才优势充分转化为创新优势与发展动能。香港的高等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革新、产学深度融合机制构建、无惧失败创新文化培育以及强有力的政府引领与生态协同,正在共同推动香港创科生态的繁荣。



香港城大在5月举办大型创新创业博览“HK Tech 300 Expo”,汇聚了近300间专注于不同科创领域的初创企业,并举行超过60场创业投资路演。(图片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报读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文

申请入学